质量是企业的生命,也是职工的饭碗。企业和职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,他们都被质量所主宰,可谓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。一个企业的兴衰,也绝不仅仅是公司管理者的责任,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,正所谓“休戚与共,共创未来”。
通过学习集团和公司2022年度工作会议精神、集团党委书记贾世瑞同志在“我是党员我自豪、我是党员我担当、我的岗位我尽责”主题活动暨“经营合规管理年”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过程,我深刻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,要开创新的局面,寻求新的发展,就必须克服粗放简单、传统保守的工作方式,在新形势下落实质量提升行动,研究新情况,解决新向题。
那么如何解决质量和管理粗放问题呢?我认为,应用哲学思想武装头脑,用辩证法指导工作。
运用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原则,解决安排过满、要求过急、节奏过快的问题,增强抓质量落实的科学性。在安排部署生产工作时,考虑一线实际承受能力不够,过快、过满、过急是“粗放型”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表现。一线反映,组长只管快速达档,不怕干不完,只怕量不够,结果是大批量生产“精”不起来,小批量“兼”不起来,导致“广种薄收”。解决这个问题,应注意做好“防”的质量工作,在线外序下功夫,防止让操作手法影响质量生产。
运用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理,解决一般号召大而化之的问题,增强抓质量落实的针对性。
在工作中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感觉,从个别到一般不容易,从一般到个别更难。但是实际工作中,往往容易忽视个别,缺乏具体技术指导,结果因小失大,导致下机产品不合格,浪费人力物力。解决这个问题,技术员、教练每推一序,既要明确目的和思路,又要讲清得技术经验。落实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点,要主动靠上去帮助解决,真正做到“不解决问题不撒手”。
运用质量互变原理,解决好见怪不怪、习以为常的问题,增强抓质量落实的敏锐性。
顺手时缺乏压力感,小问题缺乏危机感,老问题缺乏紧迫感,是我们讲落实、难落实、不落实的主要思想根源。每次更换产品,职工干的顺手就自我感觉良好,高枕无忧,把常见不怪的问题看小了,看浅了,一些老问题看轻了,麻木了,习以为常。以上问题,都是先从量变开始质变告终。所以在抓质量落实的过程中,看不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。对此,首先要确立严格要求、严格管理的标准,把“过去都这样”“别人也这样”的问题小题大做。其次注意从细致之处发现问题,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,切实抓住“差一点”的问题不放。再次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树立“发现问题是能力、解决问题是政绩”的标准,不害怕问题,不回避问题,不掩盖问题。
运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原理,解决前紧后松、虎头蛇尾问题,增强抓质量落实的实效性。
我们有些产品质量前期抓的特别好,是因为知道要首检,首检过后,不平不展,抻吃不匀等各种小问题层出不穷。出现前紧后松,致使抓质量落实工作半道搁浅。“卡壳”的问题实质是只重视认识的第一阶段,忽视认识的第二阶段,更缺乏由实践到认识、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深化。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努力使工作形成计划-落实-再计划-再落实-不断计划-不断落实的循环往复的工作回路。把每一次都作为第一次,把每一工序都当作关键工序,把每一件产品都当成精品制作,持之以恒,常抓不懈。其次要敢往问题堆里钻,敢“啃硬骨头”做到情况不明人不走,问题不解决不撒手,成果不巩固不罢休。
身为企业的员工,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使我们深切感受:自己与企业已不可分割,互为一体了,企业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,企业的未来就是员工的未来,每个人都应该抛开任何借口,积极投入自己的热情和责任,处处为企业着想。如果我们每一位职工都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企业,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工作,积极主动、自觉自愿、尽职尽责,那么不但我们的公司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,同时我们自己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,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。
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夺取新式被装生产全面胜利,生产一线的职工都减少了,甚至是放弃了休假,一心只为工作,保质量保交期。这不仅表达了一种奉献的精神,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我的岗位我尽责”。
作为研发人员,首先必须保证的就是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。2022年提质增效,新产品研制——样板设计及优化一直在前进的路上。他们致力于高附加值、高质量产品的研发,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是他们不断的追求,更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
如果一个人只是抱着为企业工作,应付着领导分配的任务,那到时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,自己将会损失更多。浅水之鱼何谈畅游?泛鱼之水,必无生机,职工与企业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。每位员工都要责任在肩,树立质量意识,以质量求生存,谋发展。而质量意识的确立不是口头上说说,在纸上画画就大功告成了。有了质量意识,还要通过实际行动去传播,通过规章制度去加强,通过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能去贯彻,加速转变旧的、落后的质量观念,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,流入到职工的血液中去,让职工把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变成自觉行动。搞好质量不是哪一个人,哪一个单位,哪一个部门的事情。只有共同协作,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,把企业的兴衰放在心里,才能产生股强大的精神动力,自觉自愿地去工作。由此,我们的执行力也会得到巨大的提高,因为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。
质量是企业的生命,也是职工的饭碗。只要你处处为企业着想,全身心地付出,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,投入自己的满腔热情,懂得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道理,就能与企业共同进步,从而获得双赢。